(本文節摘自《健康美容營養學概論》 全華出版 汪曉琪、宋威徹 編著)

常常聽到的「吃食物,不吃食品。」您是否了解食物跟食品的差異,以及為何會有食品的產生? 營養專家不斷告訴我們要吃「食物」、不吃食品,但是隨著全球人口的成長及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食品生產工業化已經是無可避免。

如果吃「類食物」、食品已經是無可避免,那我們應該如何來選擇好的食物和食品呢?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3條的定義:「食品:指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產品及其原料。」故依法而言,食品的範疇涵蓋所有的新鮮食物(未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半成品或包裝食品,但不包括菸草或藥品。

而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增加食物風味和營養價值,人類利用科學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學、生化性質和食品加工的原理,造就食品科學的發展。

食品有三大功能:提供營養、滿足感官、調節生理機能。在每次的食安事件後,大家都把矛頭指向供應端的管理,但是鮮少談消費者端的教育,消費者應有意識選擇好的食物、食品和供應商,鼓勵好的食品商長久經營。

讓民眾吃得安心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而維護個人的健康是自己的責任,要做到此,整個社會及民眾需要自律、他律、法律和教育,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