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炎熱,甚至氣溫可高達35度以上,可尚未達到極點,亦稱之為「小暑」。而更有農諺提到:「小暑之中逢酷熱,五榖田禾多不結」便實在的指出若是小暑節氣中遇到乾旱或是酷暑便對農業的豐收不利。因此小暑的氣候便是農業豐收的重要關鍵時間點。

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更是進一步的論證:「水火有氣而無聲,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之而無義,人有生有亦有義,故最天下貴也。」《太平經》也提到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指出;「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若若常欲樂生」,為此提出了「自愛自好」的養生學說,即「人欲去兇而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說明只有通過自我養護和積極鍛鍊,才有機會得到長壽之軀。

而時值小暑已進入伏天,此刻氣候炎熱難耐,因此人心容易煩躁不安,疲倦乏力,所以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腸,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人體的情緒活動跟體內器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同的情緒可能傷及不同的臟腑,進而場生不同的病裡變化。故而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使在任何情況下,避免有過激的地方,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最後可能因此精神異常。

心為五臟六腑之主,一切生命的表現都是由五臟的功能集中,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中華千年文化都講究運氣調息,要求氣息出入於鼻端綿綿若無,其實本意並非在控制呼吸,而是通過呼吸調整心律。因為當人的心神無法安靜之時,心律容易便會不正常;而心律不正常時,人的呼吸也就無法做到平緩。

在高溫的天氣當中,人們最應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進入高溫天氣,「內心脆弱」者很大機率會突然心力衰竭。因此高溫天氣一定要養好自己的「心」。據專家指出,心力衰竭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進入高溫天氣,由於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導致供氧能力明顯降低。要想預防心力衰竭,平時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要戒煙、少喝酒、是當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對已確診為心力衰竭的病人,除應堅持藥物的終身治療外,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比如:飲食要低鹽,控制水分的攝入,進食避免過飽,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並保證充足的睡眠。

本文章部分內容參考及節錄 –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民99)。二十四節養生經。大都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