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剛好面臨梅雨季,相信許多朋友都有泡水的經驗,不管是踩進水窪還是雨太大,若鞋子沒有防水功能便只能忍受泡水之苦。而長時間下來不僅僅是感到不舒服,更有可能讓你的腳因此紅腫、發臭還有搔癢等等的毛病找上來!而此次實用資訊分享便是讓你遠離無形中的腳部疾病!
最常出現的症狀便是:
1. 香港腳 – 黴菌感染
人體皮膚表面本來就有一些細菌或黴菌,潮溼的環境更是細菌滋生的最好時機,而也因為泡水的腳會使得腳質變軟、甚至脫皮,容易在腳上形成傷口,因而增加感染風險。最引人困擾的香港腳便是因為黴菌感染所引起的,不僅脫皮、發出異味,若不積極治療甚至有可能會嚴重到變成灰指甲。
2. 過敏接觸性皮膚炎
因為腳長時間悶熱潮溼的緣故,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起紅疹、發紅、搔癢;若再加上鞋子或襪子的品質較差,或浸泡在污水中,髒污或化學成分也可能導致接觸性皮膚炎。而只要去除過敏源,脫離這樣的環境,情況自然便會改善
3.蜂窩性組織炎 – 細菌感染
很常時候我們流汗中其實帶有許多病原菌,假設腳部有傷口或是本身免疫力較差,一定腳泡在髒水裡頭,就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而最常發生的便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從變軟的角質抓破皮後,細菌就會從係小傷口進入,嚴重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4.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
有些人腳一泡水之後就會發出難聞的氣味,甚至足底凹陷、白白的一片,有些更是嚴重即使沒有浸水,也會飄出臭味,其實這便是凹陷性腳質溶解症。主要是因為濕氣會侵蝕皮膚角質的蛋白質,除了造成角質凹陷、有坑洞,甚至還會產生臭味,不僅不衛生也不甚雅觀。而要避免這樣的情況便是要在完全乾燥的環境,若腳一直長時間處在濕潤的環境,這個問題便會一直存在
而該如何預防呢?以下為大家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方式:
1. 晾乾鞋子,避免直接曝曬
濕掉的鞋子最好趕快晾乾,可以在鞋子裡塞報紙、使用除濕劑、烘乾機等等,最好還要經過陽光晾曬,可以殺菌去污。而曝曬的地方不要直接在陽光底下,可以選擇通風乾燥、有陰影的地方,才能避免鞋子變質、褪色。
2. 儘快更換鞋襪,清洗足部
如果腳已經泡水全濕,建議趕快更換鞋襪,並且清洗雙腳後趕快擦乾或吹乾。若有細小傷口建議用溫水沖洗,也千萬不要去摳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