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缺水不一定只用口渴作為身體的表達方式,有可能是藉由吸收其他地方的水分來補充需要的水。英國研究青少年長時間處於缺水的狀態,會使得大腦逐漸萎縮,最後形成類似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影響人類大腦思考及記憶力。因此養成正確的喝水觀念便是一種有效的保健方式!
1.到底睡前喝水對人體好不好?
人體內有高比率的水分含量,甚至血液中也大約七成皆是水分,所以當身體出現缺水信號時,血液會因此變得濃稠,進而影響血流,也因為如此,身體便會自主性的提高血壓並縮小血管。曾有哈佛大學研究表示,清晨6點至9點是最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及栓塞型中風的時間段。
但會有人睡前喝太多水便容易因此半夜醒來上廁所,進而影響睡眠品質,故建議除了腎結石以外的人,只要睡前1至2小時有補充水分,再加上隔天一早再補充充足水分,也是有達到預防血管堵塞的效果。
2.還在使用瓶裝水嗎?內含大量細菌!不可不慎!
只要是瓶裝的飲品,當蓋子一打開的那一刻起,便容易沾染許多細菌,所以建議不要循環使用同一罐寶特瓶亦或是嘴巴直接對著瓶子飲用。並切記勿將瓶子留在車裡或陽光底下曝曬,可能將瓶子的化學物質融入水中,即使使用水壺也要注意清潔,每天清洗瓶身避免細菌的滋生。
3. 起床就喝水,對腸胃有大大的加分效果
早上一起床便喝一杯水幫助腸胃蠕動,可以改善便秘症狀,若一早起床坐起來便立馬喝效果更佳!且專業醫師表示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幫助腸胃蠕動,但切勿喝低於常溫的冷水,若水太冰則可能抑制腸胃蠕動的效果。
4. 喝水降燥,使頭腦更加清醒
經中醫師解釋,水有滋潤、降火及穩定的作用,因此只要缺水身體便容易有燥與熱的現象出現,身體反應口渴的方式有許多種,除了口渴之外還有舌頭、嘴唇太鮮紅、乾燥,甚至手心與腳掌也可能發熱、乾咳嚴重有便秘的情況發生,以上皆有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
另外若突然沒有原因的焦慮、疲累或感覺暴躁甚至於注意力無法集中,都有可能是缺水的表象之一!建議一天至少要平均飲用約2000毫升以上的水,且要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使身體隨時保持在不缺水的狀態。
5. 黃湯下肚,也要注意補充水分!
即使黃湯下肚也不可輕忽補充水分的重要,因為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以後上洗手間,排出去的反而比喝進來的還要更多。因此喝酒歸喝酒,也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乾舌燥,也有助於減緩宿醉。
但切記千萬不要把咖啡、茶、可樂算入已攝取的水分,因為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皆有利尿的功能,會將身體的水分帶走,所以這些不能算入為每日水量的攝取!